“武仙在商州附近聚兵,派王思退过来借过一次粮草,说下一步就是攻伐潼关。”
官家微微颔首,此战他准备收复整个河南,而最难的便是两点,一是补给,二是防守。潼关便是防御的关键。
武仙被孟珙在浙川击败之后,元气大伤,但还是凭借余力拿下了商州,并在商州附近招兵买马积攒实力。好在陕西蒙军的注意力现在都在蜀口与会州。
蒙军蜀口攻伐数次被宋军击退,田雄便不再发兵,反而悉心经营京兆、凤翔,会州之战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。蒙军围城,打打停停,而会州守将郭虾蟆颇为坚忍,智计百出,城中粮秣充足,蒙军一筹莫展。
“臣已经派江海统忠顺军在浙川边境,一旦武仙取下潼关,咱们便发兵支援。”孟珙道。
“防蒙军,也得防武仙未必能靠得住!”官家微微蹙眉。
“是!”
“陛下!”帐帘子一番,大将全子才进账,脸上挂着喜色,“蒙军撤兵了!”
“璞玉,率忠顺军逼上去,缀着他们,把蒙军赶走,肖乃台麾下三千精锐自持悍勇,常常长途奔袭,路途之中很有可能回击,你需小心戒备!”
忠顺军与忠义中军较御前军、两淮军精锐,而忠顺军骑兵较多,故此官家将孟珙率领的忠顺军向西、北压上,以防止蒙军突然袭击。
“诺!”孟珙躬身领命,五花神箭肖乃台的威名他自然听说过,但他也有应对之策,“陛下请放宽心,若是那肖乃台不来便罢,若是敢回师来犯,臣必然能为光州百姓报仇雪耻。”
官家点点头,“去吧,有璞玉看着蒙军,朕才放心!”
孟珙谢恩出营。
官家转头看向赵葵、马慎行,“器械可准备停当了?”
赵葵应道:“攻城用的战具已经打造完毕。可立即开始集合兵马、清点军械攻城。”
“金军毁去周边巨石与林木,大名跑还需两日才可作战!”马慎行应道,他发兵之前便知道蒙军空有大名砲却无处寻觅巨石。故此早有准备。
“好!”官家拿起令箭吩咐:“明日,两淮军同时攻东门,南门,西、北二门围而不攻!忠义中军、御前军掠阵!”
翌日清晨,宋军全营震动。作战计划早就安排好了,兵部待郎李宗勉亲自击鼓,兵部官吏立刻通知楼下的传令兵,十几名士兵背着旗,疾驰出寨,分传军令。
赵葵的两淮宋军先攻东面,金军经过这几个月与蒙军的守城大战,对攻防之战早已经精纯娴熟,士卒颇有精悍之气。他们立刻开始组织防御,甚至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出城的反击。宋军虽然有金军的俘虏和逃出城的百姓作为向导,但对蔡州城显得没那么熟悉,试探了一上午,没有发现城防薄弱之处,在东面城下苦战半日,未能有任何进展。
蒙军撤军后,守军并没有收复了西门外城,而是将内城的硬栅,木幔修得更为密实。东北两门也同时加强了防护。而蒙军在南门攻击并没有多少进展,故此南门几乎没有什么动作。
而宋军大营在南面,器械运送、攻势展开也较为便利。可南面的地形更不利于进攻的一方,城外的柴潭成为宋军进攻的阻碍。
南门外的柴潭,地势比南边的汝河高出五六尺,深不见底。当地相传,潭水幽黑,底下潜伏着一条恶龙,一遇惊扰,恶龙便会兴风作浪。当地人遇到旱灾,就把水牛驱赶到潭中,祭祀龙神,称为“搅潭”,往往奏效。
向导和俘虏大肆渲染散布柴潭的传说在两淮宋军中传开,引发了一定的恐惧。宋军在进攻南门之时,要在柴潭岸边搭建浮桥木梯,并从上面经过,士卒们只要低头,就可以看见柴潭水面黝黑,深不见底,寒冬腊月居然也不封冻,在其上作战,士气便会减弱许多。
而更让宋军不适应的是,在柴潭北岸外侧,金军修筑各种防御工事延申到柴潭之中,无数通道可以从城内通往柴潭。而在柴潭内侧,正对着的城墙上,金军除了布置层层叠叠的篱笆、木桩、土囊、布幔,还安置了进攻的一批弩砲,对进攻南门的宋军有着巨大的威胁。
每次宋军踏上木梯往南城墙上杀去,结果巨弩一发,声响凄厉,大盾被击毁,枪箭洞穿数人,宋军也十分忌惮。
负责南门防御便是当初的蔡州守将乌古论镐,他自恃有柴潭之险,见连续两日宋军无功,便全然不把南宋军队放在眼里。可没想到,第三日,宋军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。
第三日的攻城战,宋军的大名砲开始发威了,四面起砲猛攻,蒙军也有大砲,但完颜仲德毁去周边的林木巨石,使得蒙军无处寻觅大石来发砲。
宋军这几日烧泥为弹,用泥土夯成圆形或方形,然后进行烧制,形成一颗颗泥弹。之所以前两日没有用上大名砲,便是因为在烧制这种泥弹需要花费时间。
宋军抛石机发射的砲石,遮天蔽日,西城的外城完全坍塌,午后城南的望楼也被击中倒下。近落日时分,南门外一处城墙也坍塌了,可惜南门外的柴潭阻止了宋军大规模压上,在少量宋军突入城中之后,完颜仲德率预备队紧急驰援,在坍塌处与宋军苦战,最终天黑,宋军才无奈撤兵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