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楼名为“望月”,是富商巨贾和中小官吏寻欢作乐之地。而北楼名为“清风”,是专门接待其他三教九流之辈。
东楼名为“醉乡”,是为在南北楼酒后留宿的客人而设,素有“竖走横出英雄冢”之美誉。
天水阁的艺伎,明艳动人,风情万种,而且能歌善舞,多才多艺,其中最为令人神之向往的便拥有两大仙子美誉之称的颜师师、郑举举。
望之宛若仙子。
颜师师被誉为“广寒仙子”,郑举举被冠为“姑射仙子”。
整个渝州城,大街小巷,都在传唱这样童谣:“广寒月中出,姑射雪里来。意气舒高洁,冰清压星河。星河在天水,雪月照沟渠。”
天水阁和云台观虽说是青城派的产业,但云台观与天水阁又是两条平行线,没有任何交集,所以陆羽凡和刘阳皆不知情。
刘阳之所以想去天水阁,就是想吃那里最有特色的美味:口水鸡。
口水鸡,这是渝州有名传统冷菜。
渝州城中最有名便是天水阁的口水鸡。之所以名气高涨,据闻是端上桌的口水鸡皆有姑射仙子的一滴口水。
至于真假,没人在意,总之说它有就有。
事实上,这道菜麻辣爽口,味美鲜嫩,集麻辣鲜香嫩*爽于一身,更有“名驰巴蜀三千里,味压江南十二州”的盛名。
刘阳吃着糖葫芦,兴高采烈地领着白素贞朝天水阁走去。
远远的,就见夜色下的天水阁,恍若身处一副精美的油画之中,充满了梦幻感。
又像是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,勾勒出独有的奢华之美。
“师叔祖,你可不知道,这天水阁有双绝?”
“哪双绝?”
“一绝仙子下凡,二绝口水鸡。”
“仙子下凡?”白素贞好奇问道。
刘阳毫无避讳道:“天水阁两大都知,一是颜师师,人称‘广寒仙子’,二是郑举举,人称‘姑射仙子’。两位仙子,十八般才艺,样样精通,尤其擅长洞箫。”
自家师父抠门一直不带他去见世面,这次跟着师叔祖去肯定要吃着口水鸡,再看尽阳春白雪。
当真人生一大幸事!
“师叔祖,待会进去了,你可要给我点三只口水鸡。你一份,我一份,给师父带一份。”刘阳厚着脸皮笑道。
白素贞点头问道:“那广寒仙子和姑射仙子呢?”
刘阳微微一怔,然后笑道:“师叔祖,这两位仙子清高的很,可不是谁都能入她们法眼,还是算了吧。”
就在这时,一位青衣小厮笑吟吟走了过来,道:“两位郎君,里面请!”
“我们这是要去哪?”刘阳问道。
青衣小厮如实道:“北楼,清风!”
“什么?去北楼!”刘阳不悦道。
白素贞微微皱眉道:“怎么了?”
刘阳小声道:“师叔祖,这天水阁有五楼,其中西楼招待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,南楼招待富商巨贾和中小官吏,而北楼嘛,就是只要付得起钱都可以去的地方。”
白素贞“哦”了一声,没想到这天水阁也是把人分个三六九等。下次回宗门,倒是要问问,这些规矩到底是谁定的?
“文人雅士,这个如何判定?”白素贞淡淡问道。
青衣小厮赔笑道:“郎君,请看。”
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就见一群年轻公子哥正在冥思苦想,但到目前都还没有人能够做出来一首回文诗。
所谓回文诗,回复读之,皆歌而成文也。
“郎君,今晚是以回文诗为主,倘若能够夺魁,便能去西楼,而且广寒仙子亲自作陪。”青衣小厮傲娇道。
就在这时,有一身穿紫衣的男子站了起来,朗声道:“明窗半掩小庭幽,夜静灯残未得留。风冷结阴寒落叶,别离长倚望高楼。迟迟月影移斜竹,叠叠诗余赋旅愁。将欲断肠随断梦,雁飞连阵几声秋。”
周围人一听,顿觉得妙极。
随即,那紫衣男子笑吟吟道:“倒读,为小词,秋声几阵连飞雁,梦断随肠断。欲将愁旅赋余诗,叠叠竹斜,移影月迟迟。楼高望倚长离别,叶落寒阴结。冷风留得未残灯,静夜幽庭,小掩半窗明。”
“好诗,好词啊!”众人附和道。
“唐兄,今晚你可要羡煞我了啊。”一个手持铁扇的年轻男子笑呵呵道。
“能称之为仙子,自然要目睹芳容,一亲芳泽,否则这趟渝州之行,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。”唐袁淡淡笑道。
“那倒也是。那小弟先恭喜唐兄抱得美人归!”
中楼,天香。
一个身穿绿衣裳侍女急匆匆跑了进来,将方才那首回文诗递了过来,气喘吁吁道:“娘子,有人答上了。”
那妙龄女子眉尖微动,接过誊抄的诗句,细细品读起来,顿觉得妙不可言,赞道:“正读七律,倒读小词,当真少见的佳作。”
“那郎君,姓谁名谁,现在何处?”颜师师好奇问道。
侍女笑吟吟道:“回娘子,尚在前厅处。”
颜师师沉吟片刻,正要说话,就见另外一个侍女急匆匆跑了过来,气喘吁吁道:“娘子,又有人答出来了,说是回文诗词,比之前那首还要上乘。”
颜师师微微一怔,颇为好奇道:“拿来我看看。”
一炷香后,颜师师神色激动道:“正读小词。孤楼倚梦寒灯隔,细雨梧窗逼。冷风珠露扑钗虫,络索玉环,圆鬓凤玲珑。肤凝薄粉残妆悄,影对疏栏小。院空芜绿引香浓,冉冉近黄昏,月映帘红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