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僧走了。
去了哪里没人知道。
谢清韵没有挽留他。
慧诚在处理好了难民之事后,也正式来同谢清韵辞行。
他要回白马寺去了。
白马寺住持年纪渐长,他作为首席弟子,理应回去帮忙打理杂务。
谢清韵赐了他几本宫中珍存的佛经孤本,并命云阳亲自将人送回白马寺。
她没有剥夺他国师的称号。
慧诚谢恩,看向谢清韵的目光里没有了一开始的恐惧,也没了后来的渴望。
只剩下坦诚。
不入凡俗,不知凡尘苦。
他如今放下了,反倒顿悟了天僧的话。
慧诚笑笑,终是放下了心中执念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谢清韵继续做她的皇帝。
三年里,她以流放的方式处理了以崔培源为首的一众反对科举之人。
崔培源倒台,这回吏部是彻底没了掌事人,政事全压下来给了谢清韵。
谢清韵也不恼,提拔了几个没背景但是有能力的小官,转手又将培养人才之事和一部分政事交给了张叔岳。
气得张叔岳称病了三天。
直到谢清韵派人去送了他一大堆补品,才将他从府中“请”出来。
谢清韵自己当然也不得闲。
日日熬大夜批折子。
她常常同润六感叹自己命苦。
现在熬的夜都是她当年杀人时脑袋里进的水。
好在她身体健康地撑到了三年后。
第一批参加科举的女子通过层层选拔,正式参加了殿试。
因为是第一批,所以女子数量并不算多。
但她们每个人都非常优秀,全员合格了殿试,拿到进士。
薛景光甚至还考了个榜眼,替她父亲大大挣了回脸。
甚至现在上朝,骂薛放趋炎附势的言官都变少了。
但是上书告他搅乱科举给自己女儿递答案的多了不少。
薛放依旧照单全收,笑眯眯应下一切指责怀疑,转头继续拍谢清韵的马屁。
当薛放的女儿薛景光知道谢清韵就是皇帝的那天,吓了一大跳,几日都没有回过神。
当初离别时谢清韵说自己家产很多。
她还想能有多么多。
没想到会是这种“多”。
四舍五入来看,连她同她爹,现在都算得上是谢清韵“家产”的一部分。
薛景光震惊的同时,也在心底问候了一遍那些以讹传讹的言官全家。
皇帝明明温柔又亲民,他们却到处传她残暴嗜杀。
要她说这男人就是气量狭小,见不得女人优秀。
但凡有优秀的,便要诋毁,若在政事上没得诋毁,便拿私事诋毁,当真是可恶至极。
不过薛景光再是愤恨不平,也不能拿那些乱说话的人怎么样。
毕竟哪个朝代都不缺信口雌黄的小人。
她倒是也上了几次折子,弹劾那些言官。
但谢清韵并没有批。
她好像对这些诋毁毫不在意。
谢清韵在忙着别的事。
她在忙着改革,让百姓们的生活过得更好。
在谢言的帮助下,仅用了五年,她便处置了所有藩王贵族,削弱了所有人势力。
可就在大家以为谢清韵此行是要巩固皇权的时候,她又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。
将自己的权力分了出去。
日后凡是大事,需朝中八大重臣和皇帝一同投票决定。
皇帝不再有独揽大权的能力。
而后谢清韵又颁布了一条法令——
皇位不再世袭,而是通过选举公平竞选,人人都有投票权。
这件事震惊了全国。
每个人都因为这个变动而惴惴不安。
可是几个月过去了,国家还是在运行。
丝毫没有受到皇权变动的影响。
甚至他们的生活还越来越好了。
很多地方官为了能调到京城上任,制定了各种利民政策,以求百姓们能在选举的时候投自己一票。
而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,则很快就会被百姓们投下去。
换成一个更为优秀的新官上任。
因为官民齐心,边关很快也得到了平定。
东西突厥分裂,再没了侵略的实力,纷纷称臣。
大齐如今海清河晏,一片太平盛景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正午十分,窗外的鸟影在一层嫩绿里浮动,不时传出几声叽喳吵闹。
谢清韵躺靠在美人榻上,光着脚,吃葡萄。
自她将权力分出去后,如今简直一身轻松。
谢清韵惬意听着鸟鸣,在夏日的微风里懒洋洋闭上眼。
八年的时间,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岁月痕迹。
谢清韵依旧如十八岁时一般无二。
只是她眉间的戾气消失了,变得平和温柔,较之前更多出几分恬淡。
润六走进来,看着她光着的脚,微微皱眉。
谢清韵懒洋洋抬眼:“一会儿就穿鞋。”
前些年她放宫人们出去,很多人离开了。当然也有一些留下,她便将身契撕了,改成每个月发俸禄。
润六和其他大部分太监都留了下来。
他们将是最后一批太监。
毕竟从今往后连皇位都不世袭了,自然也不再需要太监这种血统保护。
她甚至在着手准备颁布律法,开始实行一夫一妻。
不过这项律法目前还在探讨中,毕竟她权力没了,想做些什么都要人投票。
润六叹了口气。
“八大臣驳回了陛下要求退位的要求。”
“......”
这是第十二次了。
谢清韵不知道为什么这群人一定要她继续做这个皇帝。
哦了声,谢清韵将眼睛闭上,继续听窗外鸟鸣。
多好听啊,聒聒噪噪的。
润六看了她一眼,面无表情道:“还有一件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