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的原本打算被动接受结果的廖先明,却被包装成了主动出击。
别人不知道其中的猫腻。
但身为大队长的廖先明,他当时就发现不对劲了:区广播站,又没派人来红星大队实地调查、采访过。
打哪冒出来的什么“大队干部积极号召、社员们踊跃报名”?!
当他第一次听到广播的时候,通讯稿里面,首先夸奖的人是廖先明自己。
接下来,就是6生产队队长许大马棒。
最后才是表扬韩张氏和韩晓康...当时廖先明大队长就在怀疑:这篇通讯稿,即便不是韩晓康写的。
那么最少通讯稿里面的素材,是由韩晓康在向广播站的袁海棠提供!
等到第二次。
区公所号召大家,踊跃报名进山去抓蛇,广播里又出现了一篇类似的广播稿...
说实话,当时廖先明还没准备好,怎么向全体社员们发出报名号召,才比较合适?
结果人家公社广播里,倒是先就说红星大队怎么积极,红星生产队的干部们又怎么的重视?
到了这一次,通讯稿里面表扬的对象,就只剩下廖先明本人和韩晓康了。
没许大马棒什么事儿!
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廖先明怎么可能还不回过味来?
至此,他就非常的笃定了:两篇通讯稿和眼前这个韩晓康,绝对脱不了干系!
毕竟整个红星大队里的初中毕业生,也不是太多。
而且好巧不巧的,两篇通讯稿之中,都有这个韩晓康的名字...
只不过呢,
那两篇通讯稿,都是在美化红星大队干部、属于是往红星大队脸上贴金的事情,能给集体增加不少的荣誉感。
不管怎么说,也是好事一件。
所以廖先明也就装着不知道,打算来个冷处理算求!
现在倒好,眼前这家伙不请自来,只不过递交一份《盖房申请》而已,要不要扯的那么玄乎?
不过现在很流行这种调调。
因此廖先明牙龈虽说有点酸胀,但是他又不好说...
谁还敢当非主流不成?
看嫩不死他!!
“你的申请我看了,你们生产队的社员们,都没什么意见吧?”
廖先明放下手中那张、有点让人说不出味道来的申请,抬头问,“你是打算原址翻建呢,还是另行选址?”
既然对方这样问,韩晓康当即就听出来了一点门道了:大队长并不问自己为什么提出建房申请,不按照流程,首先去找生产队长许大马棒签字?
那就说明廖大队长心里面,其实已经猜到了:许大马棒那边,可能存在着刁难社员建房的情况。
所以才迫使6生产队的社员,直接跑到大队部来解决地基问题。
在这个时期,人口密度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大。
不少生产队社员要想盖房子,哪个竹林边上、树林边上,荒郊野地找不出一块地基来?
地方有的是!就怕生产队的社员们没钱去盖房...
至于说其他的社员,对此会不会有意见?
他们有个屁的意见啊!
同样也是在农村长大、本身并不属于脱产干部的廖先明,他怎么会不了解农村人的心理?
别人修房造屋,是为了光耀门楣、是为了娶妻生子。
在这种大事上面,除非是邻里邻居之间存在着地基纠纷、或者是共用墙之类的东西。
否则的话,是不会有人在这种大事上面,无缘无故替自己结下一个世仇的。
韩晓康家是独门独户,房屋修建在荒郊野外。
对整个生产大队的情况,全都了如指掌的廖先明,他知道韩晓康家里,并不存在和别人有什么“共用墙”、“基地纷争”的。
所以说,他心里其实已经同意了批准这份申请。
只不过他后面那句“韩晓康你是打算原址翻建、还得另行选址”?
这句话,就有点意思了。
韩晓康开口道,“领导,我还是另行选址吧,就在原来的旧屋旁边一点,另外修建4间新的茅草屋。”
廖先明又问,“按照相关规定,你要是另行选址的话,你那个旧屋就得拆除掉才行啊。”
韩晓康低声问,“领导啊,那你看这样行不行?旧屋也不用拆了,就让它放在那里。
不过呢,那座旧屋的房屋产权,以后就归生产队集体所有...您看,这样可行么?”
“这样啊?那你家不就吃亏了吗?”
廖先明沉吟道,“毕竟把老屋拆下来的什么檩子啊,木料的,还有就是做地基的石料,那些东西还能用。”
在这个时期,人工不值钱。
按照廖先明的意思就是:既然是在旧房子旁边,兴建一座新房。
两者之间的距离就会很近,顺手把老屋子的东西拆过去,也费不了多少事情。
这样做,可以节约不少买建材的钱。
不过韩晓康坚持要保留老屋、并且还把房屋的产权,移交给生产队,以后旧房子就属于集体所有了。
面对这种情况,廖先明也不太好坚持:人家韩晓康都愿意吃亏,自己又替他着的哪门子急?
拿出公章,廖先明啪的一声正准备往上面盖。
“领导,我还想顺便请你给我开几张《出行证明》。”
韩晓康突然发话了,“您也知道的,我现在是猎户,天天到处跑,有些时候难免会遇到有盘查证件的。”
廖先明一愣,“你的狩猎证明就可以当出行证用啊,在整个富顺县地界上,都可以做到通行无阻的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