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霍光陪骖,朕如芒在背(求订阅)
霍光不想让刘德插手此事,可霍光偏偏还无法开口拒绝。
自己是大汉朝堂上说一不二的权臣不假,但是毕竟不是天子。
很多事情强力推进确实能办成,但是不得不考虑一个“名正言顺”。
就像此刻,霍光的身份就很尴尬。
如果被册封为皇后的人,不是自己的女儿,那么霍光可以开口将刘德排除在外,可如今就不能开口了。
不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,还要考虑朝堂的观瞻啊。
刘德可是一个硬骨头,不能奢望他突然倒向自己。
此事不好办啊,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疏忽,竟然会让原本十拿九稳的局面脱离了自己的掌控。
自己处处小心谨慎,怎会犯这等错误呢?
难道真的是自己老了?还是自负过头了?
“诺!”霍光看到天子没有异常,心中稍稍安定。
“微臣一定不辱陛下交付的使命,定与大将军、丞相将此事办好。”
在车驾和羽林郎的簇拥之下,从未央宫离开大约半个时辰之后,天子的安车终于稳稳地停在了高庙之外。
“放心,叔公会替朕把关的,选妃封后之事暂时不需要你我操心,于公于私,叔公都会想方设法让仲父不痛快的。”
它北侧是明光宫,南侧是长乐宫。
所以本就不算很矮的刘贺,在他的衬托下,都显得有一些瘦小了。
薛怯的车驾得很稳,和在昌邑国时一样稳,这让刘贺颇为放心。
站在刘贺身边的是一身华服、威严沉稳的仲父霍光。
“更不可,安知宗正寺没有仲父的细作呢?”
按照常例,应该是由太仆来给刘贺驾车,但是由于刘贺下了诏令,所以给他驾车的是太仆丞薛怯。
“无忧啊,朕在这小朝议上的表现如何?”刘贺问道。
从形制上来说,也和一处堡垒无疑。
高庙是皇家祭祀重地,不能让寻常百姓窥探,所以四周修了高墙,角上还有门楼。
“天子祭庙!”
看着跪在尚冠里前街的百姓,刘贺颇为感慨。
高庙被建在一座高台之上,但是地势远没有未央宫高,大小其实只有前殿中正殿的一半大小。
“天子祭庙!”
因为中途吃了肉夹馍,又喝了绿豆汤,所以刘贺并不是很饿,但是他却也觉得很疲惫。
今日是吉日,和风煦日,阳光也显得格外刺眼,刺得安车中的刘贺有些眩晕。
“如此甚好,那阳城侯就快快起来。”
也不知道那刘病已是真的害怕霍光,还只是为了在史书上增加一笔霍光的跋扈。
那深沉的目光,确实让刘贺有些惴惴不安,但是也不到如芒在背的地步。
霍光比刘贺还要高一些,身形又非常壮硕,用大腹便便来形容最合适不过。
操劳过度,都会形销骨立,而霍光不见瘦反显胖,看来身体更为不好,说不定有很多古人还未能发现的隐疾——难怪在几年之后,霍光会突然病亡。
……
但是,容不得霍光再多想,刘贺就又问了一次:“仲父,为何不答,朕的提议有什么不妥吗?”
就算是拼上了阳城侯的爵位,就算是拼上了全家的性命,他也要从中拦上一拦。
刘贺走上了高台,走进了高庙,走进了正殿……
天子守国门,刘贺没有来由地想起了这句话。
“咳咳咳咳,陛下的安排符合朝廷制度和宗法规制,由丞相、宗正和老夫来操持此事,是最合适不过的了。”
整个天子的车驾非常隆重,再加上来陪祭的官员,前后根本都看不到头尾。
“阳城侯,那此事就由你与仲父、丞相共同商议,朕可就不操心了。”
看到天子有一些愣神,霍光有一些不安,不禁担心,这天子不会在此时此刻受到惊吓吧。
霍光有一点倒是猜对了,刘德想得很明白:不管天子对这选妃封后的事情,是如何想的,但他一定不会让霍光的女儿,轻松地被立为皇后的。
“那要不要给宗正送一个口信过去。”
“好,仲父也要慢一些。”
到那时,一些更为激进冒险的事情,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推行下去了。
在这两座规模堪比未央宫的宫殿群的衬托之下,高庙显得格外小。
……
“是福是祸,这封妃选后之事,朕是都躲不过的,能拖延一日就拖延一日,在此事上,叔公一定会与朕想到一块儿去的。”
霍光平视前方,每当刘贺的坐姿稍有不正的时候,他就会用平静威严的语言从旁提醒。
元凤四年,七月初一,身为天子的刘贺,终于要祭拜高庙了。
“唯!”
一眼望去,熙熙攘攘,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在原来的历史上,乘安车来祭拜高庙的人是刘贺还没见到的刘病已。
史书记载: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
登基之前的小心谨慎,假装癫悖,言行无状;在大朝议上大封群臣,尊霍光为仲父;把昌邑国安排到宫中,把王吉拔擢为未央卫尉;与霍光见面,承诺不想亲政,再同册封皇后之事;在小朝议上,取得军中将领和宗室的一点好感……
刘贺甚至在猜想,等自己的安车停到了高庙之外,跟在队伍最后的官员恐怕还留在未央宫里,未曾出发吧。
来到长安一个多月了,这是刘贺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出宫。
“陛下所行所言,虽然看着有一些冒失,但是合情合理,无可挑剔。”禹无忧说道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