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国,武昌。
这里是吴国西都所在,在后世这里的名称为鄂州,江夏郡的夏口、沙羡,才是真正的武汉三镇所在地。
早在程普任江夏太守时,吴国就在夏口对面的沙羡建造新城,与夏口隔江相对,正好一南一北,形成双鬼守门之势。
步家这些年,名义上属于吴国,实际上却被蜀国所控制,要是再继续下去,等刘封彻底的收服了步家,那就相当于当年的刘表、黄祖,荆州汉军随时可以顺江东下,直扑建业。
在得知刘封远在凉州之后,孙权一颗背刺的心,就没有停歇过。
这一次,因身体、信心、军中将校的态度等多方面原因,孙权没有能亲征夏口,在权衡之下,他把军队的指挥权,交给了宗室孙峻、大将朱然。
孙峻在武昌督战,孙鲁班向孙权请示之后,带着一众宫婢前来慰问。
战场上的捷报,让孙峻志得意满,脸上笑容不断,与孙鲁班相处时,底气也越发的霸道,一扫往日被孙大虎言语威逼的苦闷。
孙鲁班与全琮成亲之后,夫妻关系不如意。
主要是全琮比她大了有二十多岁,老夫少妻,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,本就水性扬花、欲求强烈的孙鲁班,先是与全琮之子全绪有染,后来又和孙峻勾搭上了。
两人同姓孙,从辈分上排,孙峻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,孙鲁班要比孙峻高一辈,所以,应该是孙峻的堂姑妈。
“长公主,汝曾言刘封是如何如何的厉害,现在看来,也不过尔尔。”孙峻在好好的慰劳了一番孙鲁班后,发出只有男人由衷的感叹。
“子远吾侄,你可要当打虎英雄?”孙鲁班迷迷糊糊,呢喃腻声低语。她远道而来,被孙峻占了一个便宜。
两人一番折腾,等到日上三竿时,才匆匆梳洗起来。
孙权在军事上屡战屡败,得了一个“孙十万”的名声。
这让吴国上下很是受伤,随着年纪的老迈,孙权的疑心病越来越重,手握重兵的大都督陆逊,已经不能得到孙权的完全信任。
孙峻、朱然,成为孙权信任的大都督后备人选。
考虑到吴军将士的士气加成,孙峻这一次也是吸取了孙权专搞微操作的教训,在调度作战方面,采取了放权的做法。
具体的夏口攻城战方面,名将朱然顶在前面,他只在后面督战,这样一来,朱然、朱绩父子的才能得到发挥,吴军也是一扫以往进退失据的颓气。
目前,夏口城的战事虽然僵持着,但吴军还是占了上风,只要能打破步家在城中的乌龟壳,吴军就能以夏、沙两城为据点,彻底封住蜀国从水路东进的道路。
孙鲁班上一次在交州搞事情,结果被刘封一顿狠揍,差一点回不来,这回听说刘封已从凉州回转,心头不由得一怔。
“子远,你可千万千万小心,刘封可不是一般人物,厉害得紧,要防止他出奇不意,偷袭我大吴的背后.....。”
孙峻见身边的女人说别的男人厉害,心中一阵烦闷。
“长公主多虑了,要我说,刘封之前的那些战绩,多半是夸大其辞,这一回,我孙子远要让他显出原形,露出真面目来。”
“我孙家子弟,还是子远最厉害!”孙鲁班夸奖道,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事,这会对孙峻的自信很是赞许。
孙峻得意妄形,在征伐孙鲁班时,力气又加大了几分,惹得这堂姑兴奋不已。
——
陆口,昔日赤壁古战场。
在送走郭建之后,刘封带着中军移驻陆口,开始积极准备对吴国的反击行动。
外交层面的博弈,无非就是一拉一打。
真正决定胜负的,还是在战场上。
面对里三层、外三层的复杂战局,刘封提出的破局招数,很是出乎汉军诸将的意料。
奔袭武昌。
吴国左都督孙峻居后指挥作战,他的行在就设在武昌,有夏口外围的朱然军挡着,孙峻一定会认为武昌很是安全。
最安全的地方,其实也是最危险的地方。
刘封在纵观了整个江夏郡战场后,就决定朝孙峻下手,打掉这个吴军西线的调度输杻。
武昌易手,吴军兵力再多,也是两截断了的蚯蚓,无论怎么挣扎,都不可能再对夏口发起什么攻势。
而要想拿下武昌,沿长江走水路,有朱然的重兵在江面上挡着,汉军不可能跳过去,最可行的一条路线,就是走长江南面的陆路。
“丞相,陆路打武昌,中间有吴国重兵把守的沙羡,还有山越宗贼据守的幕埠山、九宫山一带险地,这太冒险了,万一......。”
刘封提出从陆路奔袭武昌,丞相府蒋琬、李球等参军连声劝阻,孤军深入敌之腹地,没有后援支持,一旦遭遇吴军重兵围困,损失会相当的大。
“诸位放心,我这一次谋取武昌,可不是没有帮手,你们可别忘了,我还是龙虎山天师道的大师兄呢。”
刘封淡定一笑,一句话让蒋琬等人息了劝说的想法。
天师道,是张道陵创立的道家教派,道家在南方,主要的传承有两支,一是龙虎山正一派,二是终南山全真派。
正一、全真之名,现在还没有被正式提出来,但两派的传承路子已经定下,按照“西蜀鹤鸣,东吴龙虎,功行既成,再游南土。”的路子,各有自己的际遇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