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上大量鬼子移民北省,导致国内的劳力供应严重不足。
这种情况在鬼子扩大战场出兵侵占冬南亚各国、以及挑起太平洋战争后,变得更加明显。
珍珠渔港事件爆发后,鬼子惹了一个强劲的对手--山姆大叔。
在浩瀚的太平洋战区,以山姆大叔为首的参战国多达三十七个,涉及人口超过15亿,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6千万以上,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。
鬼子只好打断了牙往肚子里咽,把主要兵力全投入到了广袤的太平洋上,使得国内劳动力缺乏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鬼子政府绞尽脑汁,比如动员大量妇女、学生和老人补充劳动力。
但鬼子国内的人力资源是固定的。
东瀛就那么大,人口就那么多,到了战争末期鬼子国内已经到了无人可征的窘态。
政府便把劳动力来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,开始强行掳掠冬南亚各国的劳工来鬼子充当劳工和苦役。
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苏仪乘坐闷罐火车和轮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东瀛国。
此时的东瀛,已是强弩之末。
随着鬼子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,鬼子军队开始由最初的战略进攻,转变为战略防御。
漂洋过海来到东瀛时,鬼子国内一片萧条景象。
大街上都是行色匆匆的妇女和儿童,很少见到男人。
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。
战争打了那么多年,一个人口资源有限的贫瘠岛国,又能为国家提供多少士兵?
这一批进入鬼子的劳工一共3万人。
他们大多来自儒国、“万塔之国”、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。
为了避免引发社会舆论,鬼子政府成立了“劳工协会”。
说是协会,其实就是集中营和训练所。
在劳工集中营关押期间,劳工们往往会遭到非人的折磨和虐待,若有暴动发生便会遭到鬼子军的血腥镇压。
在劳工集中营内关押一段时间后,劳工们陆续被送至鬼子各地的矿山、码头和工厂里做苦役。
身体良好的劳工事先会交由一个秘密组织徵用。
这个组织代号为“春秧部队”。
其组建的目的就是利用外国劳工替鬼子改良仁种基因,也就是传闻中的那啥组织。
为避免“育秧计划”伤害到本国民众的自尊心,培种往往都是在暗地里秘密进行,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神秘组织。
实施培种前,抓来的劳工会事先在集中营内接受各种体检和化验。
体质好的交由春秧部队秘密带走。
体质一般的则直接拉往各地的矿山、林场、码头和工厂。
鬼子之所以会把大量战俘和劳工运回本土,除了改良仁种和经济建设外,还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和打算。
多国大战中期,随着山姆大叔的强势加入,鬼子就已经预见到了战败的可能性。
把大量战俘和劳工运往国内,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建设,同时也可以增加盟军对鬼子空袭轰炸的顾忌。
万一鬼子战败,甚至可以和战胜国讨价还价,以盟军劳工交换数百万流落在海外的鬼子侨民与战俘。
可以说这是一个一箭三雕的计划和措施。
经过军医的严格体检和化验,身体有病的、蝌蚪成活率不高的劳工都会被打上大大“叉”标签,拉到北海到地区强行做苦役。
他们的处境,可想而知。
苏仪挺幸运的。
虽然他没有山冬大汉似的强壮身材,但体型长得还算均匀。
更重要的是,军医在为自己检查身体时一个漂亮的少尉女军官相中了自己。
那少尉女军官一身合体的陆军军装,穿着一双长筒皮靴,看起来性感撩人。
女少尉也就30岁的样子。
由于懂得保养,皮肤如玉般的细腻白皙。
对方一进集中营,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守卫慌忙敬了个礼,女少尉看也不看径直走了过去。
看到数百名劳工密密麻麻地挤在一间散发着恶臭的屋子里,女少尉厌恶地邹了邹眉头。
在她的监督下,军医开始为劳工们检查身体。
身高、体重、视力、肢体、口腔、生直气逐一检查。
不合格的人就用红笔在胸前划上叉,被凶狠的士兵拉出门外赶上汽车转运。
轮到苏仪时,军医命令苏仪拖净衣服。
苏仪抬头看了一眼那名女少尉,只见对方坐在一张椅子上翘着腿,脸上冷冰冰的没有一丝表情。
“快点!拖净衣服!”军医训喝。
苏仪扭扭捏捏地拖了衣服,双手紧紧捂着。
那女少尉觉得好笑,嘴角抽动了一下。
“捂什么捂!手拿开!”
军医“啪”的打开了苏仪的手。
军医开始为苏仪做各项检查。
最终由于苏仪身上枪伤太多,军医否决的他,拿起笔准备画叉。
“等等!”女少尉出声制止军医。
对方起身站了起来:“这个人可以通过。”
医生不敢相信地看着女少尉:“可是他身上有很多枪伤,而且身高体重都不达标。”
女少尉并不在意这些:“育秧部队要的不全是电缐杆子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医生犹豫着。
“你敢违抗军令?”女少尉挑了挑眉毛。
“不敢不敢。”
医生吓得冷汗直流,慌忙用笔在苏仪胸前画了个对号,表示体检通过,可以进入育秧部队。
女少尉再无兴致监督检查,对旁边的卫兵悄声交代了一下后便高傲地离去了。
一名鬼子士兵扔给苏仪一套衣服,凶狠地对他道:“去那边洗枣,洗完之后换上衣服跟我走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