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蛟一行人回到枹罕城后,让随军的侍医先检查了一下牧的伤势,发现没有大碍让他好好休息之后,这才叫来大月氏使团的首领,详细地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和他们来秦国的目的。
虽然对一开始的误会深表歉意,但对大月氏使团首领的请求成蛟却十分慎重,既没有因为之前他们帮助牧而直接答应,也没有直接回绝,而是故意拖延时间,顾左右而言他,其实他在等待捷把在外埋伏的蒙恬叫回来,好一起商议一番。
很快,蒙恬便领命归来,见到他,成蛟直接客气地请大月氏使团的首领暂且休息,他好好想一想。
等那首领离开后,成蛟直接拉着蒙恬走进内室,将事情简要的告知了他。
“怎么样,你什么看法?”
蒙恬紧锁眉头,好好思量了一番,这才回答道,“公子,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能答应他们。”
“为何?”
“我听当地的士卒们说过,那大月氏是秦国西方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,如今他们国内陷入内乱,对我们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,所以我们静观其变即可,不必参与。”
听到蒙恬的想法,成蛟点了点头,他其实对这个大月氏不甚了解,只是感觉记忆中似乎听说过这个名字,但是并不深刻。
成蛟比较了解的,这个时代比较出名的北方游牧民族便是匈奴,毕竟那句“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,却匈奴七百余里”,可让他记忆深刻啊,尤其是在主人公就在眼前的情况下。
等等,匈奴?
成蛟的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,他想起在哪里听说过月氏这个名字了。
记着以前追《汉武大帝》的时候,成蛟对出使西域的张骞印象特别深刻,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,好像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,便是寻找大月氏国建立抗击匈奴的联盟。
虽然最终的结果没有成功,但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而张骞他之所以会去联合大月氏,就是因为匈奴杀害了大月氏国王,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,占领了大月氏之前肥沃的领土,让他们远离故土,被迫西迁。
算算时间,这个事件应该正是发生在秦汉交际的时候,也就是不远的未来。
匈奴,这个狼子野心的游牧民族,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逐渐统一强大起来的,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轻易地灭掉大月氏,很有可能就是跟大月氏这一次的叛乱有关系。
叛乱削弱了大月氏的综合实力,让匈奴乘虚而入,捡了便宜。
成蛟观看蒙恬的态度,便大致知道了嬴政的态度,这个时候的秦国并没有将匈奴也好、大月氏也罢看在眼中,对他们普遍采取的是一种防御姿态,所以嬴政和蒙恬根本不关心这些游牧民族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但成蛟不同,作为穿越者,他深知强大起来的匈奴给未来新生的大汉帝国造成了多么大的困扰,如果不能够将隐患灭杀于摇篮之中,那岂不是白来一趟。
所以,他缓缓摇摇头,反对了蒙恬的建议,“不,我们得帮忙。”
听到成蛟的话,这次轮到蒙恬疑惑了,“公子,这是为何?”
“我得到消息,我国北方的匈奴逐渐强大起来,我们需要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作为掣肘,如果大月氏经过这次叛乱,国力受损、元气大伤,恐怕到时候便会给虎视眈眈的匈奴机会,到那时,我大秦的西北方向的将会受到威胁,背后有威胁,将不利于我国继续东出,统一大业将遥遥无期。”
“匈奴?”蒙恬皱起了眉头,“可是活跃在河套地域的匈奴?”
成蛟点头,“正是他们。我听人说,他们也出了一位出色的领袖,已经隐隐有了收服诸多部落的迹象,不久之后,必成大患!”
“如果这样的话,确实应该帮助大月氏稳定局面,然后让他们去与匈奴继续纠缠,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东出函谷、一统天下。”
“不错,我正是这个意思。”
“可是,公子,您打算如何帮助大月氏女王,要知道,秦廷断然不会发动大军前往陇西进而帮助大月氏,就算报知大王,顶多也是让我们依靠枹罕城的兵马见机行事,可是就我们这些人,无论是军马器具,还是武器装备都严重不足,这要是出去跟人交战岂不是白白送死?”
“哈哈,我又没有说免费地帮助他们。作为他们求助的对象,我们不得好好敲诈……不,是互通有无一番?”
说着,成蛟走出内室,拍拍手,让进来的人把那大月氏使团的首领传唤过来。
看着再次进来满脸期待的首领,成蛟笑着点点头,“使者莫要担心,我们刚刚商议了一下,觉得秦国与大月氏两国世代交好,你们国内发生叛乱,我们理应派兵帮助你们。”
那首领大喜,便要直接跪下感谢,眼疾手快的成蛟直接扶住他,笑容消失不见,面露难色,“可是……”
首领见状,十分急切,慌忙问道,“可是什么?”
“可是,我有心无力啊。使者,你也知道,我国东方现在正在与多国交战,抽不出大多的兵力,而陇西郡郡守尚方也是无能之辈,只知困守,所以,我就算想要帮助你们也只能依靠本部兵马。”
“公子,您有多少人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