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炎兴四年(金天兴二年,1233年)六月中,完颜守绪及其扈从队伍,冒着大雨从归德启程南下蔡州。
可连日暴雨,平地水深数尺。起初,完颜守绪和他的近侍还可以坐船,情形不至于太过狼狈。而那些在岸上跟着御舟亦步亦趋的文武官员,只能徒步踩在齐膝深的泥淖中,沿途摘些青枣等野果充饥,掉队和意外身亡的人很多,众臣苦不堪言。
好在一日后,完颜守绪一行人抵达亳州,他们休整了一天,取了补给。由于担心身后追兵,第二天继续南下。可是此时,暴雨下得更加猛烈,夏季雨水众多,连道路也被冲毁。洪水横流,不少随行的侍卫、臣子,只要一个不留神,连人带马便跌入沟壑,挣扎几下就被洪水冲走。
好在身后的追兵也被大雨阻隔,无论宋军还是蒙军都无法在这种天气进行追击。
又过了数日,好不容易才抵达蔡州,完颜守绪身边已经只有一百多人。
镇守蔡州的镇南军节度使乌古论镐率父老千人,在蔡州城(即蔡州的州治汝阳城)门外迎候圣驾,伏拜于马前。
至此,完颜守绪的小朝廷,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,不用成天为追兵赶来心惊肉跳,也不再担心被洪水冲走。
七月初,雨季终于过去,完颜守绪升蔡州守将乌古论镐为御史大夫,并加官、赏赐蔡州城内官吏,并向天下宣告,将蔡州作为行在,招募各地兵马勤王,以图日后东山再起。
随着勤王的诏书发出,一个月后,还在为金朝坚守的各地孤城,陆续通过各种途径送来的奏折,有的守将表示道路被蒙军、宋军所阻隔,无法来援,有的地方正被敌军攻打,就算有守将表示将发兵勤王,但也山高路远,金国君臣也难以依仗。
看着这十来封奏折,完颜守绪更是悲从中来。大金国的全盛时期,五京十九路的京、府、州,共计一百八十座,如今也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。
而与他一同随行臣子,似乎也失去了进取之心。到了蔡州之后,这些人暂时不用风餐露宿、担惊受怕,反而能从四面八方陆续得到供应的物资。此刻便开始在蔡州娶妻、买地,毫无进取之心,仿佛过上了太平日子一般。
完颜守绪见状也无可奈何,蒲察官奴是他身边最后一位有大将之才的将领,可如今身边人才凋零,重整河山也几乎看不到希望。
但他身边依旧有一人依旧勤勤恳恳,奔走不停,此人,便是尚书右丞兼枢密副使完颜仲德。
完颜仲德文武双全、有勇有谋。金国进士出身,之前曾被蒙古人俘虏,可俘虏后不到一年就学会了蒙古语,并在蒙古俘虏营中成功组织了一场暴动,杀死看守的蒙军,然后一路逃亡回到金国。
完颜守绪继位之后就发现这完颜仲德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便大力提拔。
完颜仲德先后出任归德府同知、徐州(今江苏徐州)行院、关陕以南行元帅府事、巩昌(今甘肃陇西)知府兼行总帅府事。积攒了大量的地方治理经验。
之前在巩昌,完颜仲德惊悉汴京被围,便将巩昌留给副手汪世显,自己则率领千余人马,从驻地出发,辗转五六百里,才与完颜守绪的出逃大军会师于汴京附近。
若说排兵布将,运筹帷幄,完颜仲德远不如完颜合达、移剌蒲阿;若说冲锋陷阵,他也远不如完颜陈和尚、蒲察官奴,但他的强项在于城防。
进入蔡州,金国臣子凋零,蔡州城小,需要重新组织城防,修组防御工事,而这恰恰是完颜仲德所擅长,他也正是当今世上少有的城池防御战专家。
完颜守绪知道他的才能,就把蔡州的防御全权委托给他来打理。
当年山东邳州城被忠义军大将周秉拿下之后,忠义军都管陆勋正好经过邳州,对其城池的防御设计大吃一惊,招来多位土字房工匠,研究城防的优点,并加以改善,再加入忠义军的筑城体系条例中。
可陆勋却不知道,当年邳州城便是完颜仲德精心设计,不断增筑城壁,汇水环之,才把邳州城改造成一座城防要塞。当年若不是邳州守军主动投降,忠义军不知要折损多少人马才能打下来。
负责蔡州城防之后,完颜仲德却对蔡州城池的防守后颇为担心,蔡州城的防御条件,不仅远不如汴京这种当世坚城,连归德这种普通城池也比不了。
首先,蔡州处于淮河平原之上,无险可守,向北距离开封四百多里,而南距淮河只有一百多里,过了淮河,就进入了宋国境内,仅仅是一座边境小城。而如今宋人的忠义中军渡过了淮河打下的息州,与蔡州更是近在咫尺。双方的斥候哨骑每日的侦察范围都重叠在一起。故此,从附近的山川地理上来看,蔡州离本土中心远,离敌军近,并不容易防守。
淮河平原虽没有高山丘陵成为天险,却河道密布,通常成为各个城池的利用的城防要点,蔡州也不例外。
淮河的支流汝河(汝水)从西北蜿蜒东下,先后流经蔡州的北、东两面,但干流距离城池较远,难以起到屏障作用。所幸的是,汝河的一条名叫练江支流,从西边蜿蜒而来,在城池北面汇入汝河;除此之外,蔡州南门外则有一片湖泊,湖水深达数丈,名为柴潭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